新闻中心

某区域大气网格化管理精准决策信息系统方案

分类:城市空气 应用场景 363 0

某区域大气网格化管理精准决策信息系统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生态功能良好、环境安全稳定这样4个领域去设计。要实现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社会相和谐、国内与国际保护相统筹。要把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主阵地考虑,把环境保护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重要途径,着力为国家三大战略新布局(“一路一带”、长江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的省份,要保持和巩固改善成果;尚未完成的,要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在“十三五”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网格化”模式作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智慧环保行之有效、行之高效的新型管理模式,为了更好的借鉴网格化模式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区域全覆盖,管理无死角”的目标。建设全省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系统。省级管理系统市县、乡镇、相关委局互联互通,共享生态环境保护事件数据,通过环境监控探头自动监测、环保网格员的移动巡查、等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全省大气污染及其它污染相关管理事件,并通过网格所属进行职责定位,转发到相应的事件发生乡镇进行事件处理,实现了“管理对象全覆盖,案件处置到基层”的要求。如果遇见疑难案件、重大案件,平台能够第一时间组织相关省级部门进行会商处置,共同办理案件。在各节点的事件办理过程和办结结果,也会第一时间同步到省级平台,实时展示办理情况,提供领导研判分析。各单位基于统一的网格化管理平台,真正做到部门联动,协同处理。确保事件的处理效率和办理效率。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监督考评”。由此可见,建设国家、省、市级排污监管平台尤为重要。

、项目概述

2.1系统架构

大气网格化精准决策系统主要是采集、存储、处理、审核、统计、分析、展示SO2、NO2、O3CO等微型空气站和PM2.5、PM10扬尘监测仪等的实时环境空气质量原始监测数据,其工作原理是:传感器和监测仪将多路测试信号按序通过接口协议进入无线通讯节点设备的传输通道,经避雷处理后输入到单元内数据采集器,采集器将采集的数据经过无线数据传输终端通过TCP/IP网络传入到大气网格化在线监测系统,系统按照《国家空气监测网子站监测数据报送传输协议》规定的内容接收和存储子站上传的监测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存储、处理、审核及上传等处理工作,以及在平台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展示。

 

2.2建设目标

为推进某省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建设,构建某省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现部门、乡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资源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监管体系,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乡镇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企业社会主体责任,努力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模式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通过构建某省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实现省级、市级、乡镇、重点污染源四级网络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共享,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在全省行政区域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形成统一调度指挥、监督有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某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新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发挥积极的示范效应,为将网格化管理模式拓展到环境管理其他领域奠定坚实基础,为环境管理、服务和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达到保障区域环境安全的目的。最终通过本方案可以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精确监测、精准预测、精密溯源、精妙控制”,破解减排企业一刀切的困局,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寻求出路,提供量化决策支持,从容应对重大事件环境保障,帮助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升环境质量排名。

布点方案

3.1行政区划网格监测

根据省级行政区域相应布设微型空气站,监测PM2.5、PM10、SO2、NO2、CO、O3及气象五参数,用以对行政区空气质量考评,同时每日、旬、月发布各个区域空气质量排名(并以短信方式发送给相关负责人),对空气质量排名落后的网格环保负责人进行约谈或问责,督促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3.2行政区域设备布设

点位布设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实行,该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规划、设立、建设及管理;布设点位分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污染监控点、路边交通点。

3.3监测项目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的监测项目依据GB3095-2012确定,分为基本项目和其他项目。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背景点的监测项目除GB3095-2012中规定的基本项目外,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管理需求和点位实际情况增加其他特征监测项目,包括湿沉降、有机物、温室气体、颗粒物组分和特殊组分等。

监测基本项目: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

其他项目: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等。

污染监控点和路边交通点可根据监测目的及所针对污染源的排放特征,可省级相关部门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环境情况确定监测项目。

3.6点位管理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共分为省、市、县、乡镇四级,分别由同级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上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可根据环境管理需要从下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中选取。

系统平台

大气网格化精准决策系统主要是采集、存储、处理、审核、统计、分析、展示SO2、NO2、O3、CO、TVOC、PM2.5、PM10、气象五参数等参数的实时环境空气质量原始监测数据通过构建某省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实现省级、市级、乡镇、重点污染源四级网络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共享,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在全省行政区域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目前,手机移动互联网、移动设备已不断普及,通过最新的app/小程序技术,将移动端和系统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接,可以随时随地做数据报表查询和分析,移动终端设备功能与PC端一致、友好、易用,从而做出最及时的决策。

设备简介

ZWIN-AQMS06微型空气站是我公司推出的一款用于提供室外空气污染物实时、准确检测经济型产品,以“测-控”为核心,分别利用电化学法原理的气体传感器与激光散射法原理的颗粒物传感器对SO2、NO2、CO、O3、PM2.5、PM10等被监测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同时系统集成气象模块对监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进行同步监控现场实时环境,设备可以给网格化平台提供强大的数据基础,而且能根据现场进行校,确保其具有最佳的可追溯性。

本产品是一套产品结构紧凑,集成气体(SO2、NO2、CO、O3)、气象(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及颗粒物(PM2.5、PM10)等多种分析监测模块,同时显示多项数值的浓度值。内置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单元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监测数据可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可实现系统远程控制,自动发送到中心系统平台。

气体进气采用泵吸式,即在仪器内部配置一个微型真空泵,使电源带动微型气泵对待测区域的气体进行抽气采样,气体先经过过滤器除尘除湿,然后经气体分流器一分为四进入不同的传感器进行检测,传感器所产生的信号等经处理后,同时保存数据且通过RS485串口送至数据中心;各气体检测互不影响,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其他可选设备

无人机载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一款高度集成化、智能型轻便传感器组件,用于提供搭载无人机进行区域内污染物实时、准确监测的经济型、轻便型产品。以“测-控”为核心,分别对环境气体和无人机巡航进行实时监测,同步无人机监控摄像组合,实现现场实时环境污染因子采集,传输,通过操作软件进行统一集成管理,为环境污染督查、监督检查及相关部门紧急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工具。

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一款采用扩散式采样方法进行环境空气监测的微型站,气体采样监测与供电传输模块单独进行,可采用太阳能节能供电,降低能耗,也可选择市电。

环境自动监测站采用标准国标方法监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准确度,抽屉式安装结构,是我公司推出的一款用于提供环境自动监测控制系统的设备,可作为新增国控站、质控站、乡镇站或者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建设。

由PM10分析仪(B射线法)、PM2.5分析仪(B射线法)、S02分析仪(紫外荧光法)、NOx(化学分光法)、03分析仪(外吸收法)、CO分析仪(相关红外吸收法)、零气发生器、动态校准仪、气体采样系统、气象监测、校准系统、城市影像等硬件、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监测站房等辅材组成。

标签:在线监测大气环境大气网格化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环境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监测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展开更多
    在线咨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