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山西省环保专题

【地区环境问题概述】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部以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因地属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山西省地图 山西省水系图

1、工业污染问题突出

盂县长期存在污水、烟尘、扬尘等污染问题,尽管多次被反映,但治理效果有限‌。介休市则存在煤矸石等工业固废无序堆放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大气污染与沙尘天气频发

2025年4月,山西太原、大同、阳泉等地出现大范围扬沙和浮尘,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气象部门曾发布大风和沙尘预警。

3、治理困境与公众影响

部分污染问题持续时间长,且涉及多类型污染物(如污水、烟尘、固体废弃物),对当地居民生活和健康造成持续影响。

 

【环境监测相关政策】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重点扬尘单位监测监控系统和完善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

1.扬尘重点单位为全市中心城区施工工地,建设范围为:

(1)城六区、综改示范区、中北高新区、西山示范区范围内,占地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且施工周期(剩余施工周期)超过90天的施工工地安装1台(套)设备,每增加5000平方米加装1台(套)设备。

(2)全市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周围1公里范围内,施工周期(剩余施工周期)超过45天的涉及土方施工的工地,安装1台(套)设备;该范围内施工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每增加3000平米加装1台(套)设备。

(3)全市中心城区线性工地长度大于3千米,且施工周期(剩余施工周期)超过90天的市政道路、绿化、河道改造等线性施工工地安装1台(套)设备,每增加3千米加装1台(套)设备。

 

2.建设要求

(1)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要求建设(或租赁)安装远程监控设施并确保联网正常运行,建设(或租赁)安装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可以作为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或运营成本。

(2)噪声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指标和现场设备建设(或租赁)安装,应满足《太原市噪声扬尘监测设备技术升级和现场安装要求》和《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要求》,设备安装和数据采集传输不能满足要求的,限期整改。

(3)承担噪声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产品供应的单位,应具备后期运行和维护技术能力,并承诺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运行维护服务,保证监测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数据传输有效,主动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的技术抽检。

(4)已经安装光散射法监测仪的工地,需按扬尘监测设备技术升级规范和现场安装要求对扬尘监测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已经安装β射线法监测仪的工地,需对扬尘监测设备进行升级、校准,纳入运行维护清单。

(5)扬尘污染监测监控数据采集仪具备至少两路同步传输功能,分别接入市城乡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监控平台。噪声和视频监控数据接入市城乡管理局平台。

(6)施工工地可以采取租赁设备方式实现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安装)和联网运行。

(7)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设和监测设备相联动的自动喷淋设施。

(8)施工工地须为噪声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不得人为恶意断电,不得干扰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一旦发现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依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的通知

到2030年,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8%,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量在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山西目标基本实现。

 

《临汾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到2025年,全市各类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全部开工,大型和灾害严重煤矿及其他具备条件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走航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本文件规定了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走航自动监测系统功能、走航监测准备、走航监测实施、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数据统计要求、走航监测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辖区内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走航自动监测工作。

 

《山西省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24年3月发布,提出太原、运城2024年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10位,临汾2025年退出后10位的目标,重点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转型。

强化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以汾河谷地煤化工类工业园区为重点,开展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无组织排放、道路扬尘等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推进污染物集中治理、能源梯级利用、物料绿色运输,加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加快推进乡镇、工业园区等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2025年底前,汾河谷地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非甲烷总烃监测、光化学监测和颗粒物组分监测。

 

《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

2024年7月实施,聚焦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要求2025年综合利用率达全国平均水平,2027年形成现代化治理体系。

到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到2027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在2025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固体废物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山西省促进先进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若干措施》

2024年7月起施行,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对参数量超千亿、应用场景不少于5个的大模型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

 

《山西省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

培育打造智能车间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面向制造过程各个环节,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打造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打造智慧供应链。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工业领域适用性技术应用,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工艺流程优化、技术装备升级。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生产设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轻量化新型个体防护装备、便携式多气体检测仪等检测装备、安全隐患智能识别与实时监测预警装备、智能化虚拟化应急演练装备、少人无人化大功率灭火洗消等应急处理装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社区家庭安全应急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

 

《朔州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有效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加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享有良好声环境的获得感。

 

【环境监测需求分析】

1、新出台政策要求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5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广“智慧应急”,实施“应急大脑”工程,构建应急管理全省“一平台统一门户体系”,加强风险普查数据应用,汇聚融合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事故预防等基础信息数据,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和响应处置能力。将视频指挥调度平台延伸至乡镇级,实现应急指令直达基层。打造无人机两小时可抵达的视频图传、三维建模和通信保障服务圈。积极推广应用探放水智能监测系统,大力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全省大型煤矿、采深大于600米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年底前再建成130座智能化煤矿。在露天煤矿边坡推广应用智能激光光纤传感、边坡雷达等先进技术,加强监测预警。继续实施隧道高清视频监控和AI智能事件监测工程,持续推进全省高速公路801座长隧道和中短隧道安装和应用。加大城市智慧消防、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市级预警中心建设应用。推动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粉尘涉爆企业完成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作,推动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建成特殊作业审批、作业管理场景和人员定位等系统。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2、环境监测需求

(1)绿色矿山建设

山西作为煤炭大省,每年产生亿吨级煤矸石,堆积成山的固废不仅侵占土地,更持续污染大气、水体与土壤,绿色矿山建设仍是核心目标。

(2)水生态评估

需系统调查全省主要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通过遥感解译与现场勘测评估水生态现状。同步开发水生态分析模型与智能识别系统,构建水生态监测数据平台,提升环境监管与问题诊断能力。

(3)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装备升级

在原有监测装备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旨在提升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产品在山西地区的应用】

【项目案例】智易时代领航绿色未来,谱写空气监测新篇章

【项目案例】智易时代助力山西某水泥厂超低排监管治理

智易时代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无组织监测,智易时代助推山西某焦化企业“超低排”建设

智易时代项目案例

钢铁企业鹰眼雾炮系统应用案例

智易时代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强化新能源企业环境监测,筑牢绿色发展坚固防线

智易时代项目案例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生态环境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传统能源依赖的生态代价凸显:煤炭产业占比偏高仍是经济结构中的突出问题,由此引发的水资源短缺、土地塌陷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2025年数据显示,全省35%的乡村仍面临土地退化风险,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污染治理技术的“被动性”制约:部分区域污染治理仍停留在“事后监测”的被动阶段,缺乏对污染源的智能预判、精准溯源能力,例如长三角地区PM2.5与臭氧污染反弹的趋势,对山西跨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遇】

智能化治理体系加速构建:全省正推进覆盖大气、水、土壤的全要素智能监测网络建设,通过AI、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靶向治理”的转变,生态治理的精准度与效率显著提升。

跨区域协同减碳迈出实质性步伐:依托“山西-长三角协同减碳”项目(2025年启动),与长三角地区在绿电交易、氢能产业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技术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碳排放协同降低,为传统能源省份实现“双碳”目标探索新路径。

 

二、人工智能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产业转型基础有待夯实:新兴产业占比偏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端AI人才匮乏、创新平台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AI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传统产业与AI的融合度亟待提高。

场景应用深度亟待提升:部分企业对AI的应用仍停留在数据可视化、流程自动化等浅层次阶段,缺乏与实体经济(如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AI的价值尚未充分释放。

 

【机遇】

特色场景开发潜力巨大:省委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智能矿山、文旅康养、智慧农业等特色领域的AI应用——例如晋中市试点的“智能矿山边缘云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AI优化矿山开采流程,实现安全增效与低碳转型,为传统产业赋能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政策与算力资源支撑有力:2025年省政府出台《AI核心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重点支持AI算法研发、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依托本地丰富的算力资源(如山西大学大数据研究院的具身智能研究平台),打造跨学科创新平台,为AI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总结

山西的转型发展,既要直面传统产业依赖带来的生态压力与AI产业基础薄弱的现实挑战,更要抓住智能化治理、跨区域协同减碳、特色场景AI应用等机遇,通过政策引导(如专项支持政策)与技术赋能(如AI、算力)形成“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展开更多
在线咨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