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噪声监测专题
【项目背景】
随着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更高,对生态环境的零忍度越低,而噪声引发的群众烦恼日益凸显,成为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烦心事”之一。根据相关检测研究发现,我国各个城市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建筑工地以及生活噪声,其中,交通噪声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为有效进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声环境质量,保证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在政策文件的指引下,积极开展环境噪声污染整治行动,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是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噪声的常用监测指标包括:噪声的强度,即声场中的声压;噪声的特征,即声压的各种频率组成成分。传统的人工监测、手持仪器监测显然无法满足现阶段生态网络建设的发展诉求。发展和建设智能化、全天候的噪声地图及网络化的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对城市声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进行实时、准确的全方位监测,对噪声污染水平评估及其防治进行监督监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政策要求】
2022年6月5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以下简称 《噪声法》) 提出遵循“统筹规划、源头防控、分类管控、社会共治、损害担责”的原则, 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标准、规划、管理、监测和评价等各项制度。
2023年1月,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等16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有效落实治污责任,稳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逐步形成宁静和谐的文明意识和社会氛围。到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为贯彻落实《噪声法》,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环办监测〔2023〕2号),进一步细化了噪声监测体系,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在开展常规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源监测的同时,加强对噪声投诉较多的敏感区域的监测,用自动化、信息化手段提升噪声监测能力。
【技术方法】
噪声监测技术方法分为实地监测和模型计算两种:
实地监测是在噪声源或受噪区域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如声级计、频谱分析仪、多声道分析仪等,直接测量噪声的物理参数,如声压级、频率、时域特性等。实地监测可以反映出噪声的真实情况,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覆盖广泛的区域等。
模型计算是通过建立噪声传播模型,预测和评估噪声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模型计算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区域,但需要准确的噪声源数据和传播模型参数,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应用领域】
(1)城市环境管理:噪声监测站常用于城市环境管理中,用于评估和监测城市中的噪声水平。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监管部门定位噪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减少噪声污染。
(2)工业监测:在工业领域,噪声监测站用于监测工厂、工地或其他工业场所中的噪声水平。这有助于确保工业设施遵守噪声限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工人免受噪声的危害。
(3)建筑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监测站可以监测和评估施工活动产生的噪音。这有助于确保建筑施工符合当地噪声法规,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干扰。
(4)交通管理:噪声监测站也常用于交通管理中,用于监测道路交通、铁路、航空等交通系统产生的噪声。通过分析噪声数据,可以识别交通噪声热点区域,并采取交通管理措施来减少噪声污染。
(5)环境评估:在环境评估和监测中,噪声监测站可以用于评估项目对环境噪声的影响,如新建项目、基础设施改建等。它可以提供科学的噪声数据,帮助评估者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
(6)研究和学术领域:噪声监测站也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学术领域,用于探索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实验。